讽刺喜剧片悲情三角 R级尺度影评褒贬不一

最近上线的新片里,值得一看的好片不少。其中就包括三部入围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的重量级影片。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本届的金棕榈获得者——由瑞典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执导的《悲情三角》

这是奥斯特伦德自五年前的《方形》之后,再次在戛纳折桂,他也因此成为“双金棕榈俱乐部”的最新成员。

150分钟的时长、三个相对独立的章节、R级尺度的讽刺喜剧,影片从形式到主题,都很符合欧洲电影节的口味,在首映时获得现场观众长达7分钟的起立鼓掌,但却并未因此受到评论界的追捧,口碑两极分化严重。

片中的主角是一对在时尚界崭露头角的模特情侣,卡尔和亚雅。

第一章节就围绕两人私生活的一个切面展开,抨击了时尚界的金玉其外和两性关系的深层矛盾。

亚雅既是模特也是网红,事业处在上升期;卡尔名不见经传,收入远不及女友。

因此,卡尔对亚雅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嫉妒心理。他希望两人能分摊约会时的开销,但出于男性的尊严,也为了维持风度,他无法开口提出这个要求。

一次晚餐后,亚雅对账单视而不见。卡尔当场情绪失控,将自己的不满全盘托出,指责亚雅表面上装作“女权主义者”,实际上却很享受在男女关系中占尽红利。

亚雅也很生气,事后决定把饭钱归还。没想到这一句话更加激怒了卡尔,他认为自己只不过提出一个合理的要求,却显得像是做了错事。

在卡尔看来,他们的矛盾远不止一顿饭钱这么简单。

在时尚圈里,男模特的平均工资只有女模特的三分之一,亚雅还可以轻松依靠美貌在社交网络上获取粉丝,卡尔明显感到自己的出头之路比女友困难得多;在情感关系中,两人说着要男女平等,但亚雅即使收入更多,也从不主动提出平摊费用。

通过卡尔的视角,导演细腻而精准地展现了在“政治正确”的舆论背景下,身为男性的困境。但有意思的是,造成这种困境的正是男性主导的社会规则。

因为女性长期被放置在凝视对象的位置上,所以亚雅的美貌理所当然地被欣赏、被追捧,美貌被视为她的价值。卡尔若想像她一样靠外貌赚钱,或是表露出任何不被传统价值观认同的男性气质,则会受到嘲笑和轻视。

好在,大吵一架后,两人很快冷静下来。卡尔向亚雅坦白了自己进退维谷的心境,希望能得到理解。

亚雅则承认自己一开始就没有和他平摊开销的想法。她认为在这段情感关系中,如果发生任何意外,不论闹出丑闻还是怀孕,自己要承担的后果都更惨重。可她无法扭转这种不公,只能从别的方面索要补偿。

显然,两名主角都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不公待遇。导演并未对此加以评判,只是分别从两性的视角为这次争吵做出了解释。

在彼此袒露心声后,根本矛盾虽未解决,但他们和好了。

故事来到第二章节,两人受邀登上了一艘豪华游轮。

这艘船上的乘客全是顶级富豪,有俄罗斯寡头,也有英国军火商,这群人每天讨论着珍馐美食、高雅艺术,就像生活在云端;而与此同时,维持游轮运转的则是甲板下一群不被看见的亚裔劳工。

有趣的是,游轮的船长是个老派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似乎有意要捉弄一下这群富人,专门选在一个灾难天气里举办船长晚宴,逼得所有人在颠簸无比的餐厅里晕船呕吐、丑态百出。

然而暴风雨的打击比预想得更加猛烈,船上很快陷入一片混乱。有人跌跌撞撞地找到卫生间,正打算抱着马桶呕吐,结果被喷薄而出的粪水浇了满身。

只有那个寡头,没有晕船,他坐在喝得醉醺醺的船长身边,看穿了他的把戏。

于是,在被东倒西歪的船舱中,一个来自美国的社会主义者,和一个俄罗斯资本家开始谈论政治。

这场辩论虽然看着严肃,但其实和卡尔与亚雅争吵后又言归于好的对谈一样,两个人都能依靠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道理,也都不相信对方能理解自己。以至于他们得不出共同的结论,却能达成某种默契。

直到第二天破晓,风暴停息,一切闹剧才归于平静。

但就在这时,一群途径的海盗往游轮上扔了个手榴弹。

军火商刚认出这是自家的产品,整艘船就被炸飞。少数几名幸存者漂流到了一座荒岛上,故事由此进入第三个章节。

本片的第三章,是典型的荒岛求生剧情。

在幸存者中,唯一掌握生火、捕鱼等求生技能的,是船上的东南亚劳工阿比盖尔。

因此,原本的阶层结构崩塌了。阿比盖尔瞬间从无人在意的底层,变成了掌握资源分配权力的大家长。

她在岛上重新建立了秩序,不愿或无法参与劳动的人,只能获得最少的食物,每天睡在野外;

帮助她一块捕鱼、做饭的人,可以轮流到救生舱的残骸里睡觉;偷吃食物、破坏秩序的人,会受到惩罚。

一开始,每个人都想分到更多食物,富人们用随身携带的现金、贵重物品,或是空头支票争相贿赂,但这些身外之物在岛上已经失去了价值。

只有卡尔,因为接受了阿比盖尔提出的性交易,获得了更好的生存条件。

作为卡尔女友的亚雅,虽然心有不满,但却并未阻止。她的不满并非出于对卡尔的同情,而是对阿比盖尔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嫉妒心理。

至此,可以说阿比盖尔在岛上建立了一个原始的性转版父权制社会。

不过影片并未停留在性别议题上,整体来看,它其实通过性别、阶层、种族等议题对现代文明的虚伪和脆弱进行了轮番讽刺。

影片开头,在引入卡尔和亚雅两个主角前,先展示了一段卡尔参加面试的场景。当时面试官对他说把“悲情三角”收起来,男主没明白,对方指了指眉心。

原来,“悲情三角”是一个来自整容手术的术语,指的是眉毛之间的皱纹。这种皱纹让人联想到皱眉的动作,因此也被称为“麻烦纹”,是种不好看的特征,很多从事时尚行业的人会打针抹平它。

导演从担任时尚摄影师的妻子那里,知道了许多诸如此类的知识。这让他感觉很滑稽,也意识到人们常常因为一些被凭空制造出的需求去改变和伪装自己。

另一个来自时尚行业的观察是,那些越昂贵的品牌,模特越不爱笑,而是习惯面容冷峻、高高在上地看着镜头——仿佛购买这些衣服,就能为自己营造出一层身处社会顶端的伪装。

然而在种种伪装之下,每个人都生活在强烈的不安感中。

在影片最后,亚雅和阿比盖尔在野外徒步时,意外发现这座“荒岛”其实是个景区,在山的另一面不仅有豪华的游乐设施,还有前来度假的人群。

亚雅欣喜若狂,想把获救的消息告诉同伴们。可阿比盖尔不想离开,在这里她可以做个统治者,回到社会她又回沦为穷困悲惨的底层。

于是她趁亚雅不备,拿起一块石头向她走去……

影片的结尾定格在卡尔一路狂奔的镜头中,至于他究竟是得知了女友的死讯,悲伤地奔向她,还是因得知了“荒岛”真相而狂喜,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解读。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导演选择了开放式的处理,但不论是哪种结局,都既荒诞又充满悲情。这才是整部影片最讽刺的地方。


深夜美绣视频
已添加在线视频资源,免费欣赏

赞(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尔基 » 讽刺喜剧片悲情三角 R级尺度影评褒贬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