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掐指一算距离中秋佳节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再要不了几天有十一长假了~~这几天还算是比较清凉,这小雨下的~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更新,这次为大伙儿带来了的是西瓜熟了的内容作品、介绍以及图片之类,以下所要更新的文章内容很有可能甚是非常滴喜欢~原因则是会不时的会穿插各种图片,甚至于GIF动态图的展示,为了就是将文章女主展现于大家,让大家睡意全无!!!
吃瓜季节到了。
过去买西瓜,都是论麻袋的买。一袋子,两袋子,真正的黒柳子西瓜。看好成色,纹路,手掌一拍,听着噗噗噗闷响,就知道熟了。瓜农急忙一边拍瓜,一边往袋子里装。大秤杆一勾,俩人木棒上肩,秤好了再帮你背到楼上,走廊里一放,能吃上半个月。
除了自己买,单位也搞福利,分西瓜,猪肉,羊肉,大米,鲤鱼,食用油。
内蒙人底气足,都和吃有关。吃一口是一口,痛快酣畅,大有慷慨悲歌之豪气。四季如一,绝不因时序季节而懈怠。它一切的终极目标,吃才是文化定力。
不管你去谁家,都是这样堆在走廊,看着踏实。若是来了亲朋客人,自然是拍拍打打,拣熟透的一刀下来。捧在手里,汁水横流。遇见腼腆的人,生怕人家吃少了,把瓜切的又宽又大,很实在。容易把脸埋在瓜里,手拿瓜皮,瓜子粘到脸上。或者干脆一刀两半,各自捧着一半吃,吃完了再切。有个老朋友是地包天,下牙齿朝上啃,瓜馕往下拉,像犁地一样犁出几道沟壑,倒也挺艺术范。
每当上市季节,小贩满大街吆喝。“又沙又甜的黑柳子瓜”!
包百大楼原来是拐角三层砖瓦建筑,我们习惯叫“圈楼”。是市区最大的百货商场。扯块棉布,售货员用竹夹板夹住钞票,在通向收款台的一条钢丝上,刷的一声,甩过去。收款台像岗楼,一条钢丝连着两头。不一会把找回的零钱又嗖的一声甩回来,取下找回的零钱和布票,看都不看递给你。只有角落里卖牙粉的柜台比较短,收小钱。
没有私家车的年代,门前广场是空旷的,满满的太阳。有修钢笔,补自行车胎,卖葵瓜籽,蹦大豆的。最显眼的,广场路边树荫底下,摆一排西瓜摊。几个围坐在矮方桌前,小板凳就位。一个圆筒子插两把西瓜刀和勺子,自己动手切瓜。方桌中间有个圆洞,圆洞底下有个脸盆。吃完了,小贩顺着洞口一拨啦,西瓜籽都漏到盆里。
瓜贩即卖了西瓜,又得到了瓜籽。
但是,矫情的人,吃个瓜总要有仪式感。取勺挖心,要一勺一勺地挖西瓜球。吐籽要一个个跳出去,西瓜吃出了水果的感觉。这种吃法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遇着粉瓤半熟的西瓜,花钱买的,又舍不得扔掉,撒点白糖,挑心吃,不至于整个西瓜都扔掉。
于是,整个夏天的红绿,都吃在嘴里。
据说由外往内吃,由淡及甜,越吃越好吃,但却被种瓜人调侃,说这样每一口所吃都是剩下瓜里最难吃的,自然草草吞咽,只想将来,不想现在,不好。还是从瓜心往外吃,知道每一口都是余下瓜中最好吃的,这才懂得珍惜。听着都有道理,只从技术角度,吃瓜群众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挑好的吃,快乐最重要。
这么多年过去了,三白瓜,就像某星球物种灭绝一样,人间蒸发。只有过来的人才能记起。何谓三白。白皮、白籽、白瓤。双手一扣,中间咔一声开裂,白沙瓤贼拉拉的甜,甜到心里,甜到记忆里。
中秋如火,西瓜,香瓜,华莱士,哈密瓜,都来报到。算是最解馋、最消暑的季节。食后祛热生津,回味悠长。外地出差的客人,也从不错过品瓜的机会,风卷残云,一睹豪吃。绝不让慕名而来客人失望。
现在的瓜还是当年土地,科技种瓜,琳琅满目,催大催熟的瓜,来势凶猛却回味不永。寡淡无沙,少了那种荡气回肠入经入肺的味。有人甚至怀疑是否打了药,改吃蔬菜。但不管你是冠名哪个国家的名瓜,从瓜脐,瓜蒂,瓜脉,吃家一眼就知气息尚薄,直接无视。
民以食为天,瓜还是要吃的,总不能谈“瓜”色变,惶惶不可终日,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吃瓜赏月,古人就有。“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将西瓜比作深潭、冷月、青云,让人雅兴无穷。
今邀俩老友,阳台就坐,嗑俩碟瓜仔,提浆小饼,紫绿葡萄,小烧一壶。
赏月,只凭栏远山近水,星空万籁,没有好瓜,必被人耻笑。艺术的美妙常在于能留下想像的余地。西瓜一盆,瓜瓣如月,笙箫远近,胡笳低吟,对酒当歌,顿生妙趣。这对平庸的诗人简直是噩耗,但我以为这是对提高想象力是有补益的。
放眼皓空清凉,远处高楼塔尖,一勾弯月。想当年嫦娥吴刚,有吃瓜赏月机会,也不至于奔月独自寂寥。而我们凡人可以凭借此时进入时空隧道。不知魏晋,天地不老。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西瓜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