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喜剧菜单 黑色幽默隐喻讽刺这些人

惊悚黑色喜剧《菜单》一上映就拿下新片票房冠军,集结「伏地魔」雷夫范恩斯、《后翼弃兵》女主角安雅泰勒乔伊、《X战警》的尼可拉斯霍特等卡司,藉着一场顶级五星飨宴,点出对fine dining文化、美食评论、上流阶层甚至整个社会风气的精妙讽刺,让人看完电影好想吃起司汉堡⋯⋯

不,是对美食追求的深刻反思。

美食文化的极致讽刺

虽然这是一部以fine dining为题材的电影,却可以看见其中对美食文化的满满讽刺,现今高级餐饮总是强调当地、当季、回归生态、从产地直送等概念,每一道菜都要说故事、讲道理,还要有繁复的工序,液化、胶化、乳化、分子、晶球化,甚至想吃块牛肉还要先熟成半年,做菜除了锅铲杓刀砧还要有舒肥机、冰磨机、分离机, 做出一些鱼子酱其实是哈密瓜的整人料理,摆盘还要富有艺术性,岩石、假山、草木庭园造景缺一不可,都精美到可以放在博物馆展览了。

不是说料理不能有这些搞头,而是在追求所谓极致创意时,是否忘记了我们吃东西的目的,不就是在求一顿温饱吗? 不论是这些上流宾客们在饭局中彼此欺骗、炫耀、只想借这一餐凸显自己的优越感,还是主厨端出一道比一道还炫技美馔,讲着干话般的大道理,看似置身让身心灵升华的脱俗飨宴,其实只是满怀恶意的嘲讽。

打破迷思才是唯一出路

而安雅泰勒乔伊饰演的女主角「玛格」是这场飨宴中的临时出席的意外之客,不像其他在场上流社会宾客长期被高端餐饮文化制约,就只是个「死老百姓」,并没有被大厨的名气给制约,对她来说这不过是些吃不饱、空有炫技、没有灵魂、欠缺温度的食物,最后她点了一份起司汉堡,也是主厨做料理的初心,让这位魔鬼厨神在人生的最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并让玛格打包带走 、逃过一劫。 因为她是全场唯一跳脱美食的阶级桎梏,看穿主厨彻头彻尾的恶意,拒绝被愚弄的清醒者。

你也被制约了吗?

这部电影选择用荒谬的黑色幽默讽刺高端餐饮文化的制约,从主厨的名气、权威性所立下的规矩,让在场宾客不逃、不反抗,一个个在最后一道甜点中葬身火海,把地狱梗玩到极限。

对比现实中也是有些餐厅有着奇特的规矩,吃碗拉面不接新客人、不准客人聊天、滑手机,餐具自己收、桌子自己擦,要不要连碗都让客人自己洗?

到底是去花钱吃饭还是去打工的?

但还是有人会被这样的名店迷思给制约,甚至吃出优越感。 但在此并没有要批评任何店家或是消费者,任何买卖心甘情愿就好,不爽就别去吃,决定权在自己手上,明明觉得条件严苛还想追逐名气去消费,就是被制约啦!

这是一篇自打脸的影评?

而片中制约理论的隐喻,似乎放在各领域凡举美食、艺术、音乐、设计、影剧等都说得通,就拿这部电影来说,许多观众看完后都会纳闷「这些宾客为何非得要死在这裡?」再加上塔可饼等资讯给的伏笔线索,似乎想要找这些宾客之间的关联性,外遇的大老们、逃漏税的企业家、演戏很难看的演员,毒蛇美食评论家,这些人都与主厨有什麼深仇大恨吗?其实没有!就只是特别被找碴、拿来开刀而已。

这时就给喜欢「蓝色窗帘」的观众赏个大巴掌,别再脑补解析了,剧情就是故意好像要放点梗,又没有太深的连结,就连读大学不用缴学贷都可以是赐死的原因了,还有必要深究吗?

编剧甚至还大胆加入一个好像是伏笔、却没什么作用的角色,也就是主厨的母亲,从头到尾都坐在那喝酒,甚至还没有台词,最后就跟着餐厅一起葬身火窟。 如果是一班的剧情片加入这种没头没尾的鸡肋角色,肯定会被视为缺点,但在这部充满讽刺与黑色幽默的电影中,却不失为一笑点。 写到这里,侬编好像也成了编导讽刺的对象呢! 所以这是一篇自打脸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