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袍洲的遐想——古典小说里的地名

今天为大家带来龙袍洲的遐想——古典小说里的地名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
渡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频洲。——《望江南》
我觉得这世界上的“洲”都是美,“龙袍洲”风景也不会差。
我初识“龙袍洲”是在《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老骗子牛玉圃(原谅我这么说,这些在盐商家蹭饭的人比贾宝玉他们家的所谓清客还是要复杂一些)看穿了小骗子牛浦的底细,谎称带着他要从苏州去镇江,走到龙袍洲这个地方,将牛浦一顿暴打,捆绑后扔到粪坑边上:
走了几天,到了龙袍洲地方,是个没人烟的所在。是日,吃了早饭,牛玉圃圆睁两眼,大怒道:“你可晓的我要打你哩!”牛浦吓慌了道:“做孙子的又不曾得罪叔公,为甚么要打我呢?”牛玉圃道:“放你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当下不由分说,叫两个夯汉把牛浦衣裳剥尽了,帽子鞋袜都不留,拿绳子捆起来,臭打了一顿,抬着往岸上一掼,他那一只船就扯起篷来去了。
牛浦被他掼的发昏,又惯倒在一个粪窖子跟前,滚一滚就要滚到粪窖子里面去;只得忍气吞声,动也不敢动。
不管爱不爱读《儒林外史》,读后笑没笑,都得承认:龙袍洲是个很重要的地名,今天所谓龙袍新城是也。龙袍洲这个地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形状像龙袍,二是乾隆下江南过这里的时候龙袍被风吹落江中。我游览六朝古都南京的机会不多,两次都是走马观花,没体会过龙袍洲到底像什么,更没有航拍的实力和情趣。龙袍被风吹落?身边的侍卫在做什么?岂不是有失职之罪。龙袍被风吹落才是真正的“戏说乾隆”。
现在学术界的基本看法是:《儒林外史》成书在1740年至1750年之间,也就是乾隆五年至乾隆十五年。由《儒林外史》推断,龙袍洲这个地名肯定是在乾隆时期以前就出现了,和乾隆皇帝毫无关系。当然,也不能把小说中牛浦在龙袍洲被打险些掉入粪坑这段描写理解为对皇权的挑战,清朝作家脑子里的“弦”绷得很紧,别触犯政治底线,假托明朝之事。那么,龙袍洲这个地名有没有可能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呢?待考证。
至于像不像龙袍,像龙袍的东西也可能更像别的呀,为何偏偏叫龙袍洲?可能和国人骨子里的皇权崇拜有关系。有时还要偏偏扯上来过这里甚至没来过这里的皇帝。就像我们长春市有个劝农山乡。“劝农”的主语最好是最高领导,于是,就出现了清末的皇帝来这里视察劝农民好好种地的说法。是光绪皇帝,还是宣统皇帝,就不得而知了。仿佛诗人和科学家劝农都是没用的,甚至地方领导劝农也意义不大。
小洲,大洲,都是美的,珍惜土地,珍惜水。想想那个在著名胜地龙袍洲被扔到粪坑边上的牛浦,我只能说:收拾他的人真会找地方。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龙袍洲的遐想——古典小说里的地名